
金华镇 - 乡镇概况
金华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端,新津县境东南部牧马山浅丘中段,地势东高西低,东与双流接壤,南和彭山县临界,西与本县邓双镇为邻,北与本县花桥镇、普兴镇相连,幅员面积33.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93.73亩,辖9个行政

金华镇境内山水秀丽,岷江河南北纵贯本镇5个村。杨柳河、龙溪河、牧山干渠、二支渠自北向南,灌溉全镇,在镇南端汇入岷江。
金华镇域内矿产资源和物产资源十分丰富。浅丘地下芒硝矿蕴藏颇丰,已有和昌(成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金华芒硝矿大量开采,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成都平原最大芒硝生产基地。浅丘地面盛产红苕、地瓜、辣椒、生姜、杂柑、鱼等。其中二荆条辣椒享誉省内外。
金华镇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成昆铁路由北至南纵贯而过,在回龙村建有回龙火车站;成雅(乐)高速公路过境4.7公里,银杏大道贯通镇中心宝峰场到成雅高速公路普兴入口处长2.6公里,镇内村通水泥路纵横65公里,客货运输业发展快速,有客运小公交车22辆,大小货车45辆。
金华镇 - 自然资源
镇内山水秀丽,风景宜人,牧马山地势平缓,岷江河,水绕山转,南北纵穿全镇6个村,牧山干渠、二支渠、龙溪河,自北向南灌溉全镇;浅丘、河流、平坝,相得益彰。境内资源丰富,芒硝矿、浅层天然气、沙石、矿泉水蕴藏量较大;林木苍翠、粮油、果木、鱼藕、花草、蔬菜基地星罗棋布,盛产多种优质水果、连藕、商品鱼、辣椒,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全镇年平均气温16.5摄氏度,无霜期340天,年降水量963毫米。
金华镇 - 发展状况
金华镇 经济发展相当迅速,综和实力不断增强。金华镇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围绕农民增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全镇目前已基本形成千亩银杏、2500亩蚕桑、千亩竹笋、5000亩杂柑、千亩速生丰产林五大种植基地。

2005年全镇实现GDP 17716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7479万元,乡企入库税金完成725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73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2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26万元,增值税(16.25%部分)完成22.59万元。
金华镇重点企业:恒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金华硝矿、和昌(成都)化工有限公司、楠昂化工有限公司、成都远翔皮革有限公司、成都威达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其中:恒力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和昌(成都)化工有限公司属县级重点企业之列。优势产品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软磁铁氧体磁芯、无水硫酸钠等。
投资1000余万元的旖旎皮革制衣公司(金华异地落户工业园区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2500万元,占地50亩的奥龙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即将进场建设;投资1000万美元,占地350余亩的和昌化工有限公司25万吨/年元明粉生产线进场前期工作已完成,2005年12月8日已开挖新提升井;2005年新引进项目楠昂公司,该项目系楠昂化工有限公司收购原罡达公司后组建,计划投资1500万元,2006年新上遮阳网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金华镇 - 第三产业
金华镇规模较大的第三产业有福满楼、国税培训中心。2006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筹建银杏山庄。
金华镇 - 基础设施
金华镇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成昆铁路南北贯穿,有货运站一个,成雅(乐)高速公路过境4.7公里;镇中心宝峰场距高速路普兴出入口2.8公里,高速路出入口、宝峰场、新津火车站三角鼎立,道路相连,距成都市西南航空港仅10多分钟行程。金华镇大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逐步提升区位优势,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于1997年建成了11.3公里的双车道二级水泥路面津华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6.8公里。农村农电改造全面完成,于1998年8月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全面开通光纤电视。全镇有提灌站52座,U型槽改造1800米,山平塘380口。2005年市国土局在我镇实施的土地整理工程已完成对云峰、回龙村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
金华镇 - 城镇建设
1.5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建设规划已通过省、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评审,金华镇建设正在实施过程中,占地30亩的综合市场初具规模。在小城镇建设投资上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广开投资渠道,政府与个人投资总额已达1000余万元。进镇建房已有90余户,新修建门市200余个,新建街道700米。

通过实地检查村务公开栏和查看会计账本等形式,发现金华镇各村(社区)大多数都能按时全面地在公开栏处将村务、财务公开,但个别村(社区)的村务公开工作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村务公开上墙不规范,乱张贴现象严重,公告栏公开的内容太陈旧而未及时清除、更新等。二、村务公开的内容不完整,有的村仅公布了财务,而对民政资金的发放,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内容未进行公示。三、个别村(社区)存在着漏项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组要求不符合规范的村(社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要将此项工作落在实处。
金华镇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村(社区)财务管理新举措,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
金华镇 - 社会事业
金华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科技兴镇,教育为本,切实巩固“普九”和“两基”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全镇各校的办学条件和环境。从1998年起先后投入7万元改善了清凉小学危房,投入50余万元完成了金华、白果、五星“三校合一”工程,新建教学办公楼1000平方米。全镇有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4所点校。2005年金华中学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市上验收。

在农村普及彩电、手机,不但可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获取市场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
2007年11月23日,金华镇政府组织全镇干部、各村支部书记、大学生志愿者身披“文明养犬、和谐安全”的宣传绶带,利用逢场天在街道十字路口开展了以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为重点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采取悬挂宣传画报、散发宣传资料、设咨询点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防治知识。此次活动共悬挂宣传画报25张,散发宣传资料2500份,咨询50人次。
为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确保金华镇“转星”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金华镇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县委、县政府召开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调整工作会后,金华镇庚即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转星”工作,成立了以镇长曾学尧为组长,调研员郑伟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转星”工作。
金华镇先后两次召集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安排部署工作,并将“转星”工作纳入各村目标管理,年终进行目标考核。金华镇“转星”工作组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镇干部带队,3名成员协助,分片区进行“转星”调整。8月17日,我镇专门邀请广电局技术人员前来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展开后,金华镇干部积极抓紧时间,加班加点到晚上12点钟,争分夺秒地抓紧落实好此项工作。
在先期上报的43户农户基础上,对金华镇范围内的卫星接收设备再次进行了认真排查,又排查出85户。在8月18日完成已上报43户农户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将后期摸排85户农户的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进行调整。
通过三天的努力工作,金华镇现已全面完成128户农户的卫星接收设备的调整工作。
金华镇 - 党风党政

金华镇在“倡清廉村风,树先锋形象”的主题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崇廉氛围,培育健康、文明、廉洁的村风,使廉政文化在基层开花、在农村结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科技、用科技,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意识增强了,也提高了自身战斗力。该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蚕桑,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